环球钢琴网首页 > 音乐家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详情>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

简介

        柴可夫斯基,全名是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乐派特征,人们常把柴可夫斯基的3部芭蕾舞剧《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视为经典之作,至今盛演不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还采用了不少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名著作为创作的题材,而且能够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 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钢琴。 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 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 。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5月5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连,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一般认为是俄罗斯东正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893年11月6日感染了霍乱在圣彼得堡逝世。 柴可夫斯基 - 家庭婚姻 家庭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 Votkinsk 一个贵族家庭,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 感情经历 柴可夫斯基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梅克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风格 在艺术风格上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同“强力集团”作曲家有明显的差异。 “强力集团”作曲家的创作较多地直接引用俄罗斯农村歌曲或异族的民间音乐素材,音乐一方面具有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又往往穿插别致的异国风味。他们的音乐格调,总起来说较为粗犷和质朴。柴可夫斯基虽然也在一些作品中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但是他更注意汲取俄国城市浪漫曲的音调和借鉴西方艺术音乐的成果,因此他的音乐既保持了俄罗斯的气质,又能适应更加宽泛的艺术趣味。 标志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引人入胜的重要标志是它由衷的抒情性。他说过音乐创作“纯粹是一种抒情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自白”。他的创作无论是取材于文学名著,还是来源于个人的生活,都浸透了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他在选择创作题材时遵循的原则是:“我所经历过或看过的,能使我感动的” 内容。因此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歌剧和交响曲,还是声乐浪漫曲和器乐小 品,都倾注了他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在音乐中最鲜明和最集中地体现在旋律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他每一不作品的旋律都十分鲜明突出。音调清新悦耳,线条委婉悠长,音域跨度宽广,音流起伏跌宕,这些是柴可夫斯基旋律固有的特色。 戏剧性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强烈的戏剧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分别概括为生与死,善与恶,爱与恨,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幸福与恶运,欢乐与痛苦等对应形象的冲突,并寻找到生动和恰当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来家以展示。当我们欣赏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部交响曲,即第四、第五尤其是第六“悲怆”交响曲和歌剧《黑桃皇后》等杰作时,心灵受到的震慑真是难于用语言来形容。 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常常用一个冷酷无情的简短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或敌对势力,它同以巨大篇幅描述的正面形象和美好事物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个主题往往自始至终贯穿在音乐作品中,以此来象征人们在追求光明幸福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同这个恶势力发生对抗冲突,必须同它进行搏斗,主人公要经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正是这种现实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冲突,构成了柴可夫斯基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悲剧性内容。这种来自生活的艺术概括,充分显示了柴可夫斯基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 ,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Winter Daydreams)(Op. 13, 1866) 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Op. 17, 1872,于1879-90年修订,又称《小俄罗斯》(Little Russian))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Op. 29, 1875) f小调第四交响曲(Op. 36, 1877-78) 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 Op. 58, 1885) e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4, 1888)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Pathetique)(Op. 74, 1893)(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天鹅湖》(Swan Lake,Op. 20, 1875-76) 《睡美人》 (The Sleepy Beauty, Op. 66, 1888-89) 《胡桃夹子》(Nutcracker, Op. 71. 1891-92) 歌剧 《司令官》(Voyevoda, Op. 3, 1867-68)(又名《伏尔加河上的梦》(Dream on the Volga)) 《婀婷》(Undine, 1869, 已毁) 《禁卫兵》(Oprichnik, 1870-72)[又名《卫兵生活》(The Life of guardsman) 《铁匠瓦古拉》(Vakula the Smith, Op. 14, 1874)[1885年修订后称《女靴》(The Slippers)或《奥萨纳的任性》(Oxana's Caprice)] 《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 24. 1877-78) 《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 1878-79, 于1882年修订) 《马采巴》(Marzappa, 1881-83) 《瑟西女巫》(The Sorceress, 1885-87) 《黑桃皇后》(Pique Dame, Queen of Spades, Op. 68, 1890) 《意奥兰塔》(Yolanta, Op. 69, 1891) 协奏曲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3, 1874-7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 35, 1878)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44, 1879-90, 1893年Ziloti加以修订) 《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他人编纂) 交响序曲 《“暴风雨”交响序曲》(The Storm, Op. 76, 1864)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Romeo and Juliet, 1869, 于1870和1880年两次修订)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Op. 49, 1880)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Hamlet, Op, 67a, 1888) 器乐作品 《忧伤小夜曲》(小提琴,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 26, 1875) 《洛克克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1876 《奇想小品》(大提琴, Pezze Capriccioso, Op.62, 1887) 管弦乐组曲 《D大调第一管弦乐组曲》(Op. 43, 1878-79) 《C大调第二管弦乐组曲》(Op. 53, 1883)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Op. 55, 1884) 《第四组曲“莫扎特风格”》(Mozartiana, Op. 61, 1887 ) 《睡美人组曲》(Sleepy Beauty, Op. 66a) 《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Op, 71a, 1892) 其他作品 《“命运”交响诗》(Fate, Op. 77, 1868) 《“暴风雨”交响幻想曲》(The Tempest, Op. 18, 1873) 《斯拉夫进行曲》(Slavonic March, Op. 31, 1876) 《“雷米尼的法兰契斯卡”交响幻想曲》(Francesca da Rimini, Op.32, 1876) 《弦乐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Op. 48, 1880) 《意大利随想曲》(Italian Caprice, Op. 45, 1880) 《音乐会幻想曲》(Concert Fantasy, Op. 56, 1884) 《“司令官”交响叙事曲》(Voyevoda, Op. 78, 1891) 室内乐作品 《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Op. 11, 1871, 其中包括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Op. 22, 1874) 《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 30, 1876) 《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Op. 50, 1881-82) 《“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Souvenir de Florence, Op. 70, 1887-90, 于1891-92年间修订)